清顺治年间,八旗兵在京口扎营,把满族的风俗习惯也带到镇江,使镇江这个多民族混居的地方习俗更加丰富。
京口旗营的丧葬习俗是很有讲究的, 京口旗营满人的丧葬在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)以前,奉行火化制,丧葬的费用很少。遇有丧事,都用事益局出售的烧材,当日死、当日殓、当日即抬往北门烧人台火化。当时,事益局是旗红的称“红寿桃”。烧费仅二百文。一般在火化后三日检收余骨装入红布袋,用坛子装好,寄放在寄骨坛,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)后,满人的火化习俗渐渐被汉俗同化,改为土葬,开销也日益增多。满人遇父母妻丧,均需要一层一级地上报头领,直到都统,然后由都统批发照例借领济兵银两,开始办理丧事,成服成礼。死者的随身衣服用长衫,内不用短衫,多用白色,不用红色。男女穿衣都须三腰五领。只有外套袍褂要视死者的等级和贫富而定。满人棺殓之前,有迎棺入门的仪式,放棺也头朝外。大殓小殓都有拾棺人进行。棺材钉用三颗。男的在棺材左边钉二颗,右边钉一颗,女的相反。一颗的棺钉是主钉,钉头不全入木,上余钉头如扁桃式,露立棺盖之上。送葬时,至亲好友都送到坟地。亲友有设路祭的。陪送殡到墓地的人丧家须送关东菜一碗。
满人上衙门报丧后,归家要剃头换衣。父母丧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丧都需一百天不剃发;期服百日后销假,办差上操要戴红纬帽,穿布靴。丧者未殓时,吊唁的人前往吊唁被称为“道恼”,入门后站在灵床侧,向孝子握手致唁。其余如敬七,百日“谢孝”等皆同汉俗。